网站导航   4000-006-150  
小站教育
学生选择在小站备考:30天 524840名,今日申请2423人    备考咨询 >>

SAT 写作中如何运用对比突出观点?

2024年09月26日18:39 来源:小站整理
参与(0) 阅读(423)
摘要:在 SAT 写作中运用对比突出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选择对比的对象: 不同的观点或立场:如果题目是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比如 “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你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观点作为对比对象。例如,列举支持科技发展带来便利和进步的观点,如通信的便捷、医疗技术的提升等,与反对者所强调的科技引发的隐私问题、人际关系淡化等观点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你所支持的立场。
在 SAT 写作中运用对比突出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选择对比的对象: 不同的观点或立场:如果题目是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比如 “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你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观点作为对比对象。例如,列举支持科技发展带来便利和进步的观点,如通信的便捷、医疗技术的提升等,与反对者所强调的科技引发的隐私问题、人际关系淡化等观点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你所支持的立场。 不同的人物或群体: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人物或群体进行对比,以凸显某种行为、态度或结果的差异。比如在讨论教育公平问题时,可以对比富裕家庭孩子和贫困家庭孩子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学习机会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通过这种对比来强调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进而支持你对于改善教育公平的观点。 不同的时间阶段:以某个事件或现象在不同时间的表现作为对比。比如在分析环境问题时,可以对比过去几十年和现在的环境污染程度、人们的环保意识以及政府的环保政策等方面的变化,突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或者说明某些政策措施的有效性或不足。 构建对比的结构: 并列式对比:将对比的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一段写一个方面,然后在段落之间进行对比分析。例如,先写一种政策实施前的情况,再写该政策实施后的情况,通过前后的对比来展示政策的影响和效果。在每段的结尾可以用一些过渡性的语句来引导读者进行对比思考,如 “与之前的情况相比,现在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变” 等。 对照式对比:在段落内部将两个对比的对象进行逐一对照。比如在讨论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时,可以在一个段落中先写第一种学习方法在学习效率、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的表现,然后紧接着写第二种学习方法在同样方面的表现,通过这种逐点对照的方式,让读者更清楚地看到两种方法的差异,从而突出你认为更优的学习方法。 使用对比的语言: 对比连接词:恰当地使用对比连接词可以使文章的对比更加清晰明了。例如,“然而”“但是”“相反”“与之不同的是”“相较于” 等词语,可以用来连接对比的两个部分,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比如,“一些人认为社交媒体是人们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社交媒体导致了人们面对面沟通能力的下降和信息的泛滥。” 数据和事例的对比:运用具体的数据和事例进行对比,能够增强对比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比如,在讨论城市发展问题时,可以列举两个城市在经济增长速度、人口增长率、环境污染指数等方面的数据对比,或者讲述两个城市在城市规划、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不同事例,通过这些具体的对比来支持你的观点。 分析对比的结果: 强调差异的意义:在对比之后,要对对比的结果进行分析,解释这些差异所反映的问题或现象的本质。例如,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发现一些国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而另一些国家过于强调应试教育,那么可以进一步分析这种差异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社会的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从而突出你对教育改革的观点。 引导读者的思考:根据对比的结果,提出一些问题或引发读者的思考,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对比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在对比了两种环保措施的效果后,可以问读者 “哪种措施更适合我们当前的社会环境?我们应该如何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环保措施?” 这样可以引导读者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增强文章的影响力。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contactus@zhan.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SAT/ACT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免费领取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备考问题一键咨询提分方案
获取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

新SAT考试阅读部分如何算分?阅读评分标准详细介绍 新SAT写作范文(附详细写作解析)! 新SAT语法标点符号题——逗号、分号、冒号用法讲解 2017年11月4日SAT北美考试分析 深度! 名校认可的SAT写作成绩是多少?手把手教你达标 SAT干货丨“悬垂结构”和“独立主格结构”傻傻分不清
版权申明| 隐私保护|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最新资讯
© 2011-2025 ZH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42692号-23 举报电话:4000-006-150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265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8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