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4000-006-150  
小站教育
学生选择在小站备考:30天 522650名,今日申请233人    备考咨询 >>

得历史者得SAT阅读高分 历史文章特点分析

2018年07月04日14:27 来源:小站整理
参与(1) 阅读(10487)
摘要:在SAT阅读当中,有一句话:得历史者得天下。这历史的题材呢,大约就是美国版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做SAT阅读时,不要用用读科学文的思维读历史,那么如何读历史文章呢?

SAT阅读文章的四大题材中,历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这一部分出题难度较大,而文章理解的难度最大。本文将分析SAT阅读中出现的历史题材文章的特征。

得历史者得SAT阅读高分 历史文章特点分析图1

SAT阅读历史文章特点之一:立场单一而坚定。

想一想你做过的历史文,有哪一篇的立场是两面三刀的呢?没有。虽然语言啰嗦、抽象、词藻又显得很华丽,但是无一不是立场坚定又慷慨激昂。这就是和科学文最大的不同。我们想一想,科学文都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报刊杂志、科学网站,或者学术报告对吧。即使节选到SAT阅读里也会尽量压缩、保留完整的文章结构,一般都会有现象-假设-实验-验证-质疑这几个元素,会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一些人起初的假设和猜想、以及后人对前人的看法等等,我们能够比较明显地看出逻辑分层,并迅速抓出文章的大致结构。但是到历史这儿就不一样了,因为说话的人不是科学家思维,没有上面那些元素(即使作者本人是科学家,在非科学的文章里也会将这种结构完全抛弃),ta要做的不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而是要说服ta的目标群体相信ta的立场或者主张。那么这个时候,立场单一、措辞坚定是最好的选择(我们会发现作者有时会出现“示弱”的假象,暂时肯定一下相反的观点,但那一定是假象,是为了后面疯狂diss而做出的假装让步,请大家不要相信)。

这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启示就是:分句要向中心观点句靠拢。段落不要读散,应该时刻谨记前后几句话的关系是紧密的,紧密的,紧密的,它们的用意是一致的,一致的,一致的。作者只要抛出了他的立场,后面的文字都是从不同角度去支持这个立场的。你读得晕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忘了这个原则。大家都紧密团结在中心句的阴影下,没有哪一句可以随便拐个弯儿去说别的。

拿一段历史文来举例:

I hold that [Banks's] policy is our chief danger at the present moment; that it

practically enslaves the Negro, and makes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of 1863 a mockery and delusion. What is freedom? It is the right to choose one's own employment. Certainly it means that, if it means anything; and when any individual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s undertakes to decide for any man when he shall work, where he shall work, at what he shall work, and for what he shalI work, he or they practically reduce him to slavery. He is a slave. That I understand Gen. Banks to do to determine for the so-called freedman, when, and where, and at what, and for how much he shall work, when he shall be punished, and by whom punished. It is absolute slavery. It defeats the beneficent intention of the Government, if it has beneficent intentions, in regards to the freedom of our people.

看到没,重点句是那一句?第一句。控诉银行政策实则奴役了黑人,让曾经的《解放黑人宣言》变成了一个笑话。除了重点句其它都在说什么?谈论什么是自由,顺便再控诉一下bank的做法毁掉了黑人的自由。分句向中心句靠拢。(并且注意I hold这种字眼,在历史文中,这样的字眼出现妥妥就是作者立场了)

SAT阅读历史文章特点之二:抽象词、替换词频繁出现,比喻和排比让文章显得生动而多余。

大家的一个普遍感觉就是,总会有那么几句话特别难懂,特别不直白。糟糕一点儿的可能会觉得大段都是这种看不懂的句子。抛弃单纯因为生词的问题而丧失信心的人,我要告诉剩下的你们一个秘密:很多词都是一个意思,很多句子都是相似的句子。这样的词往往是一些关键词的变相表达,这样的句子我们只挑一个看。

再举个例子。

To avoid . . . the evils of inconstancy and versatility, ten thousand times worse than those of obstinacy and the blindest prejudice, we have consecrated the state,that no man should approach to look into its defects or corruptions but with due caution; that he should never dream of beginning its reformation by its subversion; that he should approach to the faults of the state as to the wounds of a father, with pious awe and trembling solicitude. By this wise prejudice we are taught to look with horror on those children of their country who are prompt rashly to hack that aged parent in pieces, and put him into the kettle of magicians, in hopes that by their poisonous weeds, and wild incantations, they may regenerate the paternal constitution, and renovate their father’s life.

这一段是OG4历史双篇的第一篇第一段,很多人觉得超难。虽然后面关于这一段的题目不多,但是选取这一段正是因为它把历史文章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文章背景导言Passage 1 is adapted from Edmund Burke, 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in France. 是写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反思,作者其实是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我们需要这样处理这一段:

中心句在第一句,inconstancy和versatility正是只法国大革命带来的动荡,这也是一种抽象表达;注意作者用了obstinacy和prejudice,表达了负面的立场;

that的三句排比归拢到一个词:consecrated 神圣化,这三句都是围绕这个词展开的;其中第三个that分句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国家比喻成father, 但完全可以忽略;

从by this wise prejudice顺承上文,接着使用隐喻,把法国比喻成另一个老父亲,法国人民的革命在英国人看来就等于“弑父”行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其实这几句就不那么重要了。

看懂了作者的中心观点,剔除掉那些五花八门的比喻和排比,这一段就无比清晰了。

SAT阅读历史文章特点之三:默认你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

大家不要怕,CB还没有变态到要考大家的美国史或者欧洲史。咱们要了解的程度还远远达不到要对它们的历史如数家珍,只需要知道一些常见的话题就可以了。了解背景知识的目的在于让你更加顺畅地理解原文,在出现一些历史上特有的事件和表达方式时,能够不受到陌生感的袭击而慌乱。并不是为了预想作者要说什么,预设作者立场,这一点大家要警惕。

比如在一篇讲美国建国初期要不要发展manufacture的文章里,作为当时财政部长的汉密尔顿一直在强调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性,并强调这对南北方都是有利的。我们如果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知道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南方和北方采取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形式,就能更轻松地理解这篇文章。南方向来以农业的优势著称,而在工业革命来临之际,北方最先拥抱了机器生产和工厂制造。为了配合这种趋势,国家政策,比如关税,也更倾向于北方。南方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一直对国家政策颇有微词。

历史文章特点之四:导言可以讲出很多东西。

科学文的导言一般瞅不出什么,大家扫过一眼即可。但是历史文可就不一样喽,很多东西都可以榨出来,比如时代背景、中心话题、作者立场、甚至文章的架构。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研读导言,有了它做好铺垫,后面的文章看起来才会更加顺畅。

就问这样的导言你心不心动:

Passage 1 is adapted from Thomas Baington Macaulay. "Government of India:A Speech Delivered in the House of Commons." Passage 2 is adapted from Bal Gangadhar Tilak. "Tenets of the New Party". Macaulay, a British historian and politician, delivered his speech in 1833. Tilak, an Indiannationalist and social reformer, delivered his speech in 1907. Much of what is now India was under British control from the mid-eighteenth century until 1947.

要记得出现人名时用首字母代替。

前两句话介绍两段passage的作者,除了人名搞清楚之外基本没用;从第三句开始我highlight的部分为什么重要,大家可以想一想。

但是还要提醒各位同学,和历史背景知识一样,导言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并不是说,我可以偷懒只看导言,后面文章就马马虎虎了。绝对不行!因为人在很紧张的时候大脑会先想到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脑补的功能会发挥到极致;在考场上如果我们只看了导言(而且尤其是错误地理解导言)就轻易下判断这篇文章的立场一定是怎样的,就会对后面的文章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往往也会造成理解上的严重偏差。

SAT阅读历史文章特点之五:话题并不一定是固定的那几个。

能掰着手指头数出来的话题,无非是女权、黑人的平权宣言,美国的宪法体制或者和社会契约论相关的话题、美国独立战争或者法国大革命,甚至今年3月亚太卷考到关于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也没有摆脱老生常谈的主题:平和自由。但这绝不能让我们放松警惕,CB其实很狡猾的。比如:

2017年12月亚太卷,选了一篇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的工作性质产生的影响的文章,让人措手不及。但这个话题,怎么说呢,又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工业革命对西方国家的重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机器生产既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也让工人的工作变得重复、单调、可替代。对这个背景的了解会让我们在读这篇的时候心里至少是有底气的,不慌乱。所以多读,多看,多思考,总是没错的。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得历史者得SAT阅读高分 历史文章特点分析》的全部内容,一场考试一场出境自由行,两者兼而有之,岂不快哉。更多资讯,尽在小站SAT频道。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contactus@zhan.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SAT/ACT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免费领取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备考问题一键咨询提分方案
获取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

【新SAT】4个方面深度分析SAT阅读的改革 【SAT阅读技巧】新SAT阅读4大高分技巧 新SAT阅读取消跨区限制:应对考试有诀窍 SAT阅读如何提速?4个技巧大揭秘 【新SAT阅读】全面对比分析新旧SAT阅读分数 【SAT阅读能力提升】SAT阅读8大考试题材分类全知道 SAT最新版官方指南重大变化剖析之SAT阅读 【新SAT阅读】详解新旧SAT阅读文章和真题变化
版权申明| 隐私保护|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最新资讯
© 2011-2024 ZH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42692号-23 举报电话:4000-006-150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265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8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