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在机经的诗歌阅读里,意象是如何构建诗歌情感氛围的?
- 2024年12月23日18:56 来源:小站整理
- 参与(0) 阅读(1065)
在 SAT 机经的诗歌阅读中,意象通过多种方式构建诗歌的情感氛围,以下是具体介绍:
直接象征
- 借助传统意象:许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传承中已形成了固定的象征意义,诗人常直接运用这些意象来传达特定情感。如 “玫瑰” 通常象征爱情,在诗歌中出现 “玫瑰” 意象,往往暗示着爱情的美好、甜蜜或浪漫等情感氛围。比如彭斯的 “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通过将爱人比作红玫瑰,营造出了一种对爱情的炽热赞美之情。
- 创造独特象征:诗人也会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创造独特的象征意象。如艾略特在《荒原》中以 “荒原” 这一意象象征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世界的精神荒芜和文明的衰败,构建出了一种绝望、死寂的情感氛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当时人们内心的迷茫与无助。
烘托渲染
- 视觉意象:通过描绘具体的视觉形象,为诗歌增添生动的画面感,进而烘托出相应的情感氛围。例如王维的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通过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等视觉意象,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图,烘托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情感氛围。
- 听觉意象:借助声音意象来渲染气氛,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通过对琵琶声的生动描绘,如急雨、私语、珠落玉盘等,渲染出一种或激昂或哀怨的情感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琵琶女内心的情感起伏。
对比衬托
- 意象间对比:诗人常运用意象之间的对比来突出情感的变化或差异。如杜甫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 象征着富贵奢华,“冻死骨” 则代表着贫困悲惨,通过这两个意象的鲜明对比,强烈地衬托出社会的贫富悬殊和不公平,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悲愤之情。
- 同一意象不同状态对比:同一意象在不同状态下的对比也能构建出独特的情感氛围。如李清照的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曾经金黄灿烂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通过黄花今昔状态的对比,烘托出诗人因国破家亡、丈夫离世而产生的孤独、凄凉、哀怨的情感氛围。
反复强调
-
单一意象反复:诗人通过反复使用同一意象来强化某种情感。如余光中的《乡愁》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等意象反复出现,层层递进,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不断推向高潮,构建出一种浓郁的思乡爱国的情感氛围。
-
同类意象群反复:使用一组同类意象来反复强调某种情感氛围。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等一系列具有衰败、凄凉特点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反复渲染出一种孤寂、落寞、凄凉的情感氛围,使读者深刻感受到游子的思乡之愁和羁旅之苦。